一般來說,外用藥品塗抹在皮膚上後經皮膚吸收,其通過皮膚屏障進入體內的過程,是其有效功成分發揮其功效的主因。
外用藥品的皮膚吸收取決於其藥品的組成分和配方的特性,並和皮膚的生理狀態有關。藥品有效成分的經皮吸收,就是指藥品中的有效成分通過皮膚,並到達不同作用皮膚層發揮各種作用的過程。
其經皮吸收的途徑依據光井武夫所著的文章中顯示主要有三個方式:分別為經由汗腺(sweat glands)或是毛囊(hair follicles)或是經由角質層穿透,其中經由汗腺(sweat glands)或是毛囊(hair follicles)屬於親水性質,有利於多肽類和蛋白質類等親水性藥物的傳遞,不過人皮表面積平均每平方公分中約有30~70個毛囊和180~250個汗腺導管,與整個皮膚表面積相比,僅佔不到1%,故在大多數情況下不成為主要吸收途徑。 一般認為,經皮滲透的主要屏障來自角質層。有研究顯示,在離體的穿透皮膚的實驗中,將皮膚角質層剝除後,物質的滲透性可增加數十倍甚至數百倍。
而在彭金玉、詹馥妤所著的文章中顯示角質層中的擴散途徑又有以下兩種:
圖一、 局部外用藥品穿透表皮或細胞間隙經皮吸收路徑(彭金玉、詹馥妤,2006)

1. 經由細胞間隙(intercellular)的途徑 從細胞間通道(intercellular path)脂質層環繞角質細胞形成一個連續相,脂質基質是一個完整的傳送障礙,但對於一些小極性分子和離子也是一個穿透路徑,一些極性成分的高穿透性,證實了非脂質水溶液孔洞(aqueous pore) 路徑穿過角質層。
2. 經由穿透細胞(transcellular)的途徑,直接穿透細胞(transcellular path) 角質層的結構為排列整齊的角質化細胞所堆積而成,藥物直接穿越角質細胞,此路徑所佔皮膚面積最多,擴散路徑最短。
整理上述文獻
藥品通過皮膚發揮作用的過程。

乾癬主要的病理變化
乾癬主要的病理變化為快速的表皮新陳代謝,正常人大約五、六十天換一次皮膚,而乾癬病人的表皮成長速度比正常人快了好幾倍,大約七天就換一層皮,所以乾癬的角質層常有角化不全的現象 ,據國外期刊研究顯示青黛的有效成分為靛玉紅,該成分對於角質細胞的增殖和分化扮演主要的角色 。
外用中藥青黛的特性
一般來說,青黛不溶於水,只能製成油膏,雖然說靛玉紅以及靛玉藍都能有效治療乾癬,但礙於吸收途徑以及吸收率,效果有限,因此,由邱柏瑄中醫師和醫學博士所共同研發出的水溶青黛凝膠,突破本來的限制,讓水溶性藥物易通過角質細胞擴散,經純化奈米化,又更容易進入角質細胞,效果也比較顯著,又因乾癬導致皮膚組織受傷而使皮膚防水保濕的功能受損,使皮膚常常都很乾燥,水溶性的青黛凝膠亦可增加其保水性,以降低皮膚因乾燥所造成的搔癢問題。
本文由醫學博士、邱柏瑄中醫師共同撰寫
參考文獻來源
[1]天然植物色素之開發 (I) 中草藥之植化素, 自由基清除及染髮效果之分析. 2016. PhD Thesis.[2] http://www.postal.com.tw/網站衛教單張/皮膚科/認識乾癬.htm
[3] http://blog.xuite.net/lin_strong/wretch/129030484-中醫老藥新用+青黛可治療乾癬
[4]林胤谷. 探討青黛對乾癬的療效及其在皮膚角質細胞中的藥理機轉. Diss. 長庚大學, 2008.
延伸閱讀
本文已經法顧審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