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像乾癬這種會角質增厚的皮膚病治療,常常都是要經過一段瞑眩反應,
就是範圍先擴大,但是可見病灶越來越薄,最終痊癒。
(然而要判定是瞑眩反應還是真的變嚴重,是需要醫師個別臨床經驗的)
我可以不要吃藥,只擦藥就好嗎?
「我的皮膚又紅又腫又癢人家說是火氣太大,擦擦藥降火氣就沒事!」
很多患者都跟我說過這樣的話,但這觀念其實是錯誤的,
只抹藥,隨意買來路不明的產品,只會讓我們的改善膚質之路更辛苦。
常見中醫治療模式,為口服中藥體質調整,
擴散的過程中再用水溶青黛凝膠加速改善發炎紅腫和皮屑,常見的治療方式有很多種
這篇就帶你來快速瞭解一下常見的乾癬用藥成份有哪些跟那些中西醫常見的治療方式吧~
(以下藥物僅為提供資訊,不代表診所使用這些藥物)

常見乾癬治療方式
1. 藥物與光治療
這是最常見的治療方式,依據症狀嚴重程度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不同療程:
輕度 |
中度 |
重度 |
★ 外用藥物 • 類固醇藥膏 • 維生素D 衍生藥膏 • 維生素A 衍生藥膏 • 水楊酸藥膏 (A酸) • 煤焦油 • 局部免疫抑制劑 • 保濕劑 |
★ 照光治療 • UVB 紫外線治療 • PUVA 紫外線治療 |
★ 全身性治療 • MTX(Methotrexate) • 環孢黴素 • 口服類固醇 • 口服A酸 • 全身性類固醇 • 生物製劑 |
延伸閱讀 ▶ 十年乾癬病患的中醫乾癬治療案例

2. 紫外線照光療法
紫外線中的特定波段光源已被發現有改善乾癬的作用,
故局部照光就成為大面積病灶患者的治療選項之一。
若能採用「外用藥膏 + 照光治療」複合治療法,
會得到更好的成效。
目前常見的做法有兩種:
(1) UVB紫外線治療(寬頻UVB、窄頻UVB)
療程進行時,需配戴護目鏡保護眼睛。
若在照光前,先使用煤焦油泡澡半個小時 · 或是塗抹煤焦油超過4個小時,治療效果會更佳。
窄頻 UVB 對於乾癬的治療特別有效,也有較低的光照副作用。
(2) PUVA 紫外線治療 ( Psoralen followed by UVA)
此療程與UVB紫外線治療的注意事項相同,
以降低細胞複製與分化,從而藉由這種方式改善乾癬。
目前 PUVA 是一種比較有效的光照治療,
但是長期使用而罹患皮膚癌的機會大於使用 UVB紫外線治療。
照光治療常見的副作用類似曬傷,一般會是曬黑、曬紅、脫皮,
嚴重時可能會有刺痛感或是起水泡。
在接受照光治療,要避開使用口服藥 Cyclosporine,
因為兩者交互使用以高機率會罹患皮膚癌。
除此之外,在進行照光療法時也要留意眼睛與下體皮膚的防護,
因為紫外光可能會提高罹患白內障或是下體皮膚癌的機率。
常見乾癬外敷藥膏

1. 類固醇藥膏
• 類固醇藥膏 (Betamethasone、Fluticasone、Clobetasol、Triamcinonide)
利用類固醇抗發炎以及抑制增生的效果來改善症狀。
多用於不太嚴重的患者,能快速控制病情,但效果短暫。
且必須考慮長期使用引發的副作用,如皮膚萎縮、微血管擴張…等。
2. 維生素D 衍生藥膏
• 維生素D 衍生藥膏
-Calcitriol (Silkis 施革欣):抑制角質細胞與 T 細胞增生。
-Calcipotriol (Daivonex 得膚寧):分化與抑制角質細胞增生。
長期使用有可能造成皮膚發癢或紅腫等症狀;併用外用類固醇能降低刺激性。
3. 維生素D + 類固醇複方藥膏
• 維生素D + 類固醇複方藥膏 ( Calcitriol + Betamethasone dipropionate )
能分化與抑制角質細胞的增生;鈣代謝失調患者要謹慎使用,此外也不能塗抹於臉部。
4. 維生素 A 藥膏
• 維生素 A 藥膏 (Tazarotene)
有控制乾癬之效果,但有可能造成皮膚刺痛。
5. 水楊酸藥膏 / A酸
• 水楊酸藥膏 / A酸(Salicylic acid、Tazarotene、Zorac 羅膚格 )
透過改善角化的作用來減少脫屑症狀,但容易刺激皮膚,肌膚敏感者慎用。
若併用外用類固醇可降低副作用發生率。
6. 煤焦油
• 煤焦油 (Tar)
長期用於治療乾癬
-Polytar solutiom:用於泡澡,若搭配光照療法效果更佳,但味道刺鼻。
-Polytar Liquid:用於頭皮清潔,能治乾癬、濕疹等頭皮問題。
-CTS:含水楊酸成分,能增加乾癬療效,但對皮膚刺激性也較強。
7. 局部免疫抑制劑
• 局部免疫抑制劑(Calcineurin inhibitors、tacrolimus 、 pimecrolimus)
適合用在臉部以及皮膚損傷較嚴重的部位,能有效降低局部類固醇的使用。
8. 保濕劑
• 保濕劑 (凡士林、無色素香精質地厚重的乳液)
隨然不是真的藥物,但對乾癬患者來說,是相對便宜而且有效的方式。
平日積極保養能降低通、癢等症狀,建議在洗澡後使用,將水份鎖在肌膚角質內。
而當乾癬發作面積太大,無法都使用藥膏時,就會使用光照療法。
常見乾癬口服藥

1. MTX (Methotrexate)
• MTX (Methotrexate)
用於嚴重乾癬症狀,會從小劑量開始使用,用來減少副作用。
若需更高劑量時,則可用靜脈或肌肉注射。
常見副作用為食慾減退、腸胃不適、頭痛、禿髮、口角炎及皮膚潰瘍,
嚴重副作用包括骨髓抑制(白血球下降、貧血、血小板下降甚或全血細胞減少,
可能致命、必須立即停藥)、肝毒性、致畸胎性。
通常會建議搭配葉酸服用,以減少骨髓抑制及腸胃不適等症症狀。
藥物累積劑量越高,其肝毒性越高;若療穩定後會建議儘量停藥。
此外由於MTX有致畸胎性,因此懷孕婦女不可使用;男女雙方備孕期也不得使用。
2. 口服A酸 (Acitretin、Neotigason 新定康癬膠囊)
具有調節表皮細胞增生及分化,以及抗發炎反應作用。
但是單獨使用效果不佳,多搭配光照治療;臨床使用3~6個月才能達到最大療效。
治療同時不要併用其他維生素A,避免過量。
副作用包括皮膚乾燥、手腳角質層變薄導疼痛感、掉髮、肌肉關節痛、腸胃不適…等。
嚴重副作用則是高血脂與肝功能異常,也有致畸胎性,只能使用於男性與無生育計劃女性,女性需停藥超過3年後才可懷孕。
3. 環孢黴素 / 環孢靈 (Cyclosporin)
用於乾癬急性發作,或是其他藥物治療無效時。
副作用包括高血壓、高血脂、多毛症、牙齦增生。
超過2年的長期治療會引起腎臟傷害,即使停藥後仍不可逆轉。
再加上會增加皮膚癌發生機率,故建議不可與照光療法併用,且患者需避免日曬。
4. 生物反應調節劑 / 生物製劑 (Biologic response modifiers, BRM)
此種藥物是透過基因方式,製造出針對特定的抗體。
常見使用於乾癬的生物製劑如下:
-腫瘤壞死因子抑制劑:
etanercept(Enbrel 恩博)
-中和腫瘤壞死因子的單株抗體:
adalimumab(Humira 復邁)
-抗介白素單株抗體:
ustekinumab(Stelara 喜達諾)、secukinumab(Cosentyx®可善挺)
此類藥品副作用為感染以及淋巴癌,也不適合使用在具高度感染機會的患者身上。
對於乾癬的治療效果顯著,適用於對上述口服藥物無效的中重度患者。
但相對來說價格昂貴,需特別經過健保審核才能使用;一個療程結束後,也需要再度審核通過才能續用。
難纏乾癬切勿自行用藥,需經專業醫師診治!
無論是用何種方式治療,都會需要經過數週時間才有機會看到改善。
特別是各種藥物都有不同的副作用,以及交互使用的禁忌。
因此特別建議在第一時間尋求專業醫師的診治,把握治療的黃金關鍵期。
中醫也相當擅長治療這種難纏的痼疾,會針對個人體質進行內服藥的開立,
同時也有外敷的「青黛膏」可以使用。
最重要的是宣草集中醫的治療方案,相較於西醫療程,在副作用上相當低,
也不會有延伸的後遺症,如括骨髓抑制或是致畸胎性。
對症求解方才會好得快喔!
預約門診請直接看下方門診時間表
延伸閱讀
▶ 乾癬類固醇反彈後中醫藥治療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