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上怎麼長出突起的小顆粒,這是腫瘤嗎?
但是好像不會變大,但一直在那裡好醜,這到底是什麼?
從臨床來看,你有很高的機率是「病毒疣」!
病毒疣是什麼?
「病毒疣」也就是俗稱的「疣 (warts) 」,也有人稱為「魚鱗贅」。
這是個有趣的誤解,過去以為是在宰殺魚時,因為魚鱗附著在皮膚上導致的,但其實「疣」與魚鱗完全無關。
「病毒疣」多數是經過「接觸傳染」導致,當人體免疫力低落時,就相當容易透過「人與環境」或「人與人」接觸時,病毒感染到皮膚,進而產生所謂的「病毒疣」。
據國外統計,學齡兒童的盛行率高達2~3成,是很常見的皮膚疾病。
現代人生活步調快、三餐不定時、作息不正常,抵抗力較差,故也相當容易有此症狀。
4種最常見的疣
「病毒疣」是由「人類乳突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es, HPVs)」進行傳染的,
「HPV」是個大家族,成員超過百位,其中約有60種病毒雖不會致癌,但能誘發出不同的疣,以下是為常見的幾種病毒疣,都具有傳染力,須小心處置。
尋常疣 |
足部疣 |
扁平疣 |
生殖器疣 / 菜花 |
![]() |
![]() |
![]() |
![]() |
尋常疣
• 出現位置:手部、指甲周圍或四肢。
• 外觀特徵:0.2~1 cm 的往外凸起的棕色、粗糙角化顆粒或斑塊。
• 病毒序列:HPV 2、4、27、29 血清型為主。
足部疣
• 出現位置:出現在腳底,特別好發於孩童和青少年。
• 外觀特徵:比尋常疣來得厚,大約0.2~2 cm 之大小硬皮性丘疹或班塊。
由於在足底不易發現,容易跟「雞眼」搞混。
當足部疣長太大時會紅腫、疼痛,造成行走不適。
• 病毒序列:HPV 1 血清型為主。
扁平疣
• 出現位置:前額、臉部、前臂和小腿都可能出現。
• 外觀特徵:0.2~0.5 cm 之扁平小丘疹,呈現粉膚色,容易被誤以為是「老人斑」。
• 病毒序列:HPV 3、10血清型為主。
▶ 延伸閱讀:這些是扁平疣的特徵,中醫真實案例照片教你怎麼分辨
生殖器疣 / 菜花
• 出現位置:好發於男女生殖器及肛周。
• 外觀特徵:呈細小粒狀或一團粒狀,外型與椰菜花相似,又稱「性病椰菜花」。
部分非肉眼可見,所以可能較難察覺感染。
• 病毒序列:HPV 6、11 血清型為主。
周圍溼答答要小心
預防勝於治療,遠離濕是第一要訣
周遭環境都存在許多病毒,HPV病毒又特別喜歡寄生在溫暖、潮濕的地方。
像是夏天的游泳池、健身房、公用衛浴等都要特別當心。
請記得在公眾地方不要赤腳走路,要保持腳部的乾爽,特別是有傷口時更要如果已患有「扁平疣」則要貼上膠布等防護。
接觸過公用的毛巾、吹風機、桌椅等,做好能進行手部消毒,不要觸摸臉部、眼角、口鼻等地方。
拿出對待 covid-19 的防疫措施就能大幅降低感染的風險。
就跟 covid-19 一樣,並不是每個人接觸到HPV 病毒就一定會感染而生疣。
只要長期處於免疫力足夠的狀態下,就不會輕易染病。
那麼怎麼樣的人免疫力不足呢?
這邊要提醒「溼氣重」的人要特別小心。
就中醫觀點來看,皮膚問題與五臟六腑皆有關聯:
• 肺:當肺氣受阻,就會產生皮膚癢、起疹子的症狀。
• 脾胃:主責體內溼氣的代謝,當脾胃功能不佳,無法順利代謝水份,導致體內濕氣過高,累積過多的廢物,進而讓皮膚不得不開始擔負排毒的功能,所以同樣會引起皮膚不適。
因此濕氣高者,不僅免疫力低下,更容易患上「病毒疣」或是「濕疹」等皮膚問題,不可不慎。
醫師小叮嚀
雖然大部分的病毒疣即使不治療,在數年後大多可以藉由體內產生免疫力,進而自動痊癒。
但都會耗費多年時間,在這段過程當中,有很高的機率會傳染給親朋好友,因此建議及早治療是必要的。
每個人都值得擁有漂亮、健康,以及舒適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