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朋友,有沒有過皮膚突然間整片癢起來的經驗,但是過了沒多久時間又自己消失無蹤,這通常是蕁麻疹,因為來去無蹤,在中醫又叫做風疹,中醫歷代文獻記載多,如「癮疹」、「鬼飯疙瘩」、「風疹塊」等,主證為紅疹與瘙癢。
中醫文獻記載
《素問‧四時刺逆從論》:「少陰有餘,病皮痹隱疹」。癮疹是以皮膚突發風團,時隱時現,瘙痒劇烈為特徵的一種急性皮膚病證。
蕁麻疹原因:
通常為過敏,但大多原因不明,有些人可能吃了帶殼海鮮或其他不新鮮的食物過敏,但其實有很大部分蕁麻疹不是食物引起的喔!可能誘發蕁麻疹的因子如海鮮、芒果、花生、塵蟎、香精、有機溶劑、化學加工品(這就是為什麼邱柏瑄中醫師強調,不要過度強調保養品的有效期限以及多功能添加物)、口服或局部藥物,甚至有人曬到陽光也可能發生,這就比較辛苦了!當然還有很多無法備載可能過敏物。

蕁麻疹機制:
許多過敏原與人體首次接觸時,人體會啟動防禦機制激活體內的 B 細胞,進而引發 (IgE) 的大量製造。再次接觸時,刺激皮膚內的肥大細胞就會釋放組織胺,導致皮膚中的血管腫脹、興奮神經引起搔癢。一般來說這是急性蕁麻疹的發病機制。
但如果症狀持續而且反覆發作,超過六週,就稱為慢性蕁麻疹,發展成慢性就和食物或者單一的過敏原關係較小,而是和體質、精神壓力、飲食作息有關係,這時候常常需要中醫師的介入治療。
邱柏瑄中醫師說,會形成慢性的蕁麻疹,往往都很複雜
中醫文獻提到:
其急性發病,多與下列因素有關:或因風熱、風寒之邪,客于肌膚皮毛腠理之間,致營衛不和而發病;亦可因稟賦不耐,過食膏梁厚味及魚蝦之類,蘊積腸胃,生濕生熱,復感風邪,內不得疏泄,外不得透達而發為癮疹。慢性者,則或由情志不遂,肝鬱不舒,郁久化火,耗傷陰血,或因脾虛氣弱,濕熱虫積;或因慢性久病,耗氣傷血等,均可導致營血不足,生風生燥,肌膚失養所致。
白話上來分類,可大致分為:外感風邪、腸胃濕熱、氣血兩虛等等。邱柏瑄中醫師說,尤其是慢性尋麻疹的患者,在治療過程中反覆發作變化的情形,會比急性患者更甚,常見治療一週有明顯效果的朋友,在第二週第三週的狀況反而沒有那麼好,這是身體在調整以及自癒的過程,必須要耐心以及堅持。

蕁麻疹症狀:
膨疹:在皮膚各處都可能出現,初發先長出小小突起斑塊,面積與數量會依嚴重程度而定,容易隨著搔抓擴大,並且在身體其他部分生長。
血管性水腫:嚴重時容易在皮膚薄的地方整個腫起來
出現危險症狀務必立刻就醫
如果出現胸悶、呼吸困難、喘、噁心嘔吐、劇烈腹痛甚至昏倒,務必立即送急診,急性嚴重的過敏反應,有時可能會致命的,不可輕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