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人生大事不外乎就是吃得下、睡得著、拉的出,今天邱柏瑄中醫師解惑時間,要來聊聊便秘這個臨床發生率超高的問題,為何二便很重要,每次中醫問診一定都會關心一下這人生大事。以下列舉一下幾種中醫臨床常見的便秘類型。
胃腸功能紊亂(Functional disturbances of gastrointestinal tract)
胃腸神經官能症,胃腸神經症(Gastrointestinal neurosis),胃腸綜合征的總稱
腹瀉與便秘交錯
大便粘滯不爽、穢臭、量多、食後加重者,為食阻中焦、氣機壅滯證;大便溏薄甚或便下清水、色白無臭味者,多屬脾陽不振;大便秘結、堅硬難下,則多屬氣陰兩傷;腹瀉每於生氣後或緊張後發作,腹痛腸鳴即瀉,多為肝鬱乘脾證。若腹瀉與便秘無規律交替而作,則應視其兼夾症狀進行辨證。
氣鬱化火
脘脅灼痛,嘈雜吞酸,口乾而苦,大便秘結,性急易怒,伴頭痛、目赤、耳鳴,舌質紅苔黃,脈弦數。治法:清肝泄火,丹梔逍遙散加減。
氣機壅滯
腹脹頑固不消,攻竄脹痛,有時可見腹中有條索狀物聚起,納呆,便秘,或便溏臭,舌紅,苔黃膩,脈滑。(脘痞腹脹、食後為甚、得噯氣或矢氣後稍舒,伴口臭、便乾)。治法:理氣消脹,通腑泄濁。
痰瘀內結
吞咽困難,食不得下,或食入即吐,伴胸骨後刺痛,或上腹部疼痛,形體消瘦,面色晦暗,大便秘結,舌質紫暗或有瘀斑,苔薄白,脈細澀。治法:滋陰活血,軟堅化痰。
熱結津傷
吞咽梗塞而痛,食物難進,甚則上下格拒,食入即吐,伴有粘痰,形體消瘦,肌膚枯燥,胸背灼熱,口乾咽燥,胃脘灼熱,五心煩熱,大便秘結,小便短少,舌紅而乾,或有裂紋,脈沉細弦而數。治法:養陰生津,清熱散結。
陰虛陽微
吞咽梗阻,飲食不下,泛吐清涎泡沫,精神疲憊,面色白,形寒肢冷,胸悶氣短,形體消瘦,面浮足腫,口乾咽燥,大便秘結,小便短赤,舌紅而乾,脈沉細弱。治法:溫補脾腎,益氣養陰。
濕熱浸淫
遍身浮腫,皮色潤澤光亮,胸腹痞悶,煩熱口渴,大便秘結,小便短赤,或皮膚有瘡瘍癤腫,尿檢有大量蛋白或紅細胞等,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數。治法:分利濕熱。
濕熱壅盛
發熱惡寒,目黃、身黃且黃色鮮明,腰背痠痛,腹痛,醬油色尿,口幹苦,大便秘結,舌紅苔黃膩,脈濡數 (突然發熱惡寒、腰背痠痛、黃症、醬油色尿、苔黃膩、脈濡數) 治法:清熱解毒,利濕退黃。
參考資料來源:
中西醫結合(長庚版整理)
何紹奇. “現代中醫內科學.” 中國醫藥學技術出版社: 北京 (1992): 294-295.
陈治水, et al. “肠易激综合征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 (草案).”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13.1 (2005): 65-67.

所以便秘的原因和類型很多,不是一味的用通用的通便藥就能一方治百病!邱柏瑄中醫師說,有些藥剛開始吃有效,後來劑量要越來越加重,變成上不出來,或者就腹瀉,那是整個體質和腸胃環境已經改變了,必須要換藥,別一直吃下去反而傷腸胃。大家記得找合格信任的中醫師診治喔。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