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最常見的過敏性皮膚病-濕疹
夏天梅雨季節讓人好困擾,陰晴不定的天氣,
常常皮膚突然紅起來一塊,原本以為是惱人的蚊子叮,
但怎麼越抓越癢,範圍越來越擴大?
直到皮膚科就診後才發現原來是「濕疹」!
1. 濕疹是什麼?有什麼症狀?
「濕疹」是最常見的皮膚疾病,特別容易發生在季節轉換時。
同時這也是個廣泛的定義,
包括過敏三兄弟之一的「異位性皮膚炎」、生來富貴不能常接觸水與清潔劑的「富貴手」、
手腳長長冒出一堆小水泡的「汗皰疹」、頭臉部又乾又油的「脂漏性皮膚炎」…等,
會讓皮膚產生紅腫、發炎、組織液滲出、脫屑等症狀的都算是濕疹。
臨床上常見的症狀是搔癢、紅腫、水泡、結痂和脫屑。
患者有的皮膚很乾,有的很濕還有組織液,
為什麼都是濕疹,卻有截然不同的表現呢?
原因在於處在發作的哪個階段。
•急性濕疹:
剛發作時,皮膚紅腫痛癢。顯微鏡底下看,表皮層很多發炎細菌,
看起來有超多小泡泡,外觀則冒出小水泡。
• 慢性濕疹:
當濕疹反覆發作多次後,皮膚反覆發炎、增生、變厚、變乾,
甚至合併裂縫產生,此時皮膚就會又乾又粗糙。
2. 濕疹成因有哪些?
濕疹病因複雜,每位患者的成因皆不相同。
統計而言,與遺傳、生活作息、環境壓力都有關係,主要分為內因性與外因性。
- 內因性濕疹:由體質與遺傳造成的。
常聽到的脂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汗泡疹等都屬於此類。
經常反覆發作,要有長期抗戰的心理準備。
- 外因性濕疹:因為外在環境產生的。
像是季節轉換時,過於敏感的皮膚在夏天怕流汗潮濕,冬天則過於乾燥而感到不適。
而在疫情期間,過度使用酒精洗手消毒,也很容易造成皮膚症狀。
因為酒精在揮發瞬間會帶走皮膚角質層的水分、破壞皮膚屏障;
此外搓洗的動作也會帶走溶解的皮脂,造成皮膚乾裂等問題。
同時長時間配戴口罩,緊密的勒痕與不通風的狀態,也容易在顴骨與鼻樑起小疹子。
延伸閱讀
二、不抓怎麼止癢?
1.中醫第一招!「濕敷療法」控制難纏皮膚炎
邱柏瑄中醫師更表示,「濕敷療法」的過程,加上中藥療效,會有加成的治療效果喔!
「濕敷療法」是利用外用敷料減少皮膚水分蒸散、加強藥膏吸收,
同時也因為皮膚覆蓋敷料,能有效阻絕手的搔抓直接刺激皮膚。
這種療法對慢性濕疹、癢疹、手腳掌脫皮增厚的頑固汗皰疹、乾癬,都有效果。
使用前需注意,會不會對敷料過敏喔!
(1) 潤濕角質:泡澡或沖澡
微溫水泡約10分鐘,要避免過熱過久(和您的中醫師討論,在水中加入合適的中藥材藥液)
相關文章參考:在家DIY能止癢的藥浴! 只需7種中藥材
(2) 塗抹藥膏或乳液:進行治療與保濕
和您的中醫師討論合適產品與藥膏,並遵照指導進行以降低風險。
(3) 套上浸溼布料:重點在浸濕及完整包覆
和您的中醫師討論,選用適合的藥材煮成藥液,煮成藥液浸濕包覆患處。
能達到降溫、減少水分散失,並維持底下敷料的效果。
(4) 再包上乾的布料或束套:延長濕敷效果
再用一層防水透氣的布包起,減少水份散失,避免藥汁滲出沾染床單又能維持效果,
皮膚病患者包著睡覺,也可避免患者搔抓傷皮膚,隔天再取下即可。
(5) 定時檢查敷料:過乾則要補水、藥液或乳液
邱柏瑄中醫師建議,第一層用浸濕藥液紗布,
再用一層防水透氣的布包起,減少水份散失,也可以補充乳液。
對於配合度不高的患者朋友,尤其是小孩,可以利用夜間睡覺時間濕敷;如果配合度高的大人,可以依照圖隨時敷、隨時補水。
2.中醫第二招!穴位按摩
可以達到減舒緩搔癢的效果,如果太癢建議還是盡快就醫喔!
擔當養肝血、疏肝氣、濕疹的止癢3穴道:
.曲池穴
位置:手肘向內彎,較靠近外側,有些微凹陷處的地方,靠近骨頭邊緣。
.血海穴
在大腿內側,可用手握住膝蓋,大拇指的指尖處約為血海穴,
常被用在慢性濕疹、蕁麻疹等皮膚疾病。
.百蟲窩穴
大約在血海穴往內大約一吋的地方,有止癢的功效。
3.中醫第三招!內服藥搭配外敷藥,再結合穴位按摩與針灸
中醫針對濕疹病程分為三種治療計畫:
- 急性期 :皮膚紅、腫、痛、癢,呈現「濕」症狀。
(1) 風濕型:
皮膚紅腫起疹,以明顯搔癢為主。
舌紅苔薄黃、脈浮弦,臨床會開立「消風散」,以祛風利濕用來止癢。(2) 濕熱型:
皮膚紅腫起水泡,有滲出液,甚至糜爛。
舌紅苔黃膩、脈濡數,伴隨口渴、心煩、糞便黏糊等情況。
臨床會以「龍膽瀉肝湯」、「六一散」加減清利濕熱。
- 慢性期:反覆嚴重發炎後,皮膚變乾、變厚,呈現「乾」症狀。
(3) 血虛風躁型:
皮膚增厚且苔癬化,有乾燥、脫屑,甚至暗沉等狀況。
舌淡紅苔少、脈浮細,臨床以「四物湯」、「當歸飲子」來養血祛風以潤燥。
治療皮膚病除了服用醫師根據個人體質開立的「科學中藥」、「自費水藥」,
和宣草集開發的皮膚外敷藥「奈米級青黛凝膠」、「青黛泡泡露」之外,
搭配「濕敷療法」,效果顯著。
延伸閱讀
▶中醫分析目前常見的3種青黛膏!擦錯沒效可能還會皮膚染色,要看有效濃度?(內附比較表)
Dr.Syuan宣草集中醫診所提醒您:
若遇到濕疹,請直接就醫,讓專業的醫師判斷疾病成因,
千萬不要自行購買成藥,不要讓症狀有機會惡化。
三、真實濕疹治療案例
.反覆發作的汗皰疹,沒想到居然影響到婦科!
圖為為32歲女性,近一年來反覆發作「汗皰疹」。
跑遍皮膚科、外院中醫,嘗試各種偏方完全
不見效;更因此造成生理期紊亂、不規則出血。
經邱醫師診斷,此為寒性濕疹,內濕寒外虛火,
不可服用苦性食物!
包含咖啡,生冷瓜果也要避免。
從而對症下藥,來診一個月後已經幾近痊癒,
婦科也恢復正常。

.大範圍急性皮膚炎!治療兩天後即快速痊癒!
大範圍的急性皮膚炎在第一時間立刻用水煎藥,
配合青黛凝膠處理,是完全痊癒,連個痕跡都看不見!
.類固醇反彈導致全身癢爆,完全睡不著!
乾癬合併慢性濕疹的案例,服用類固醇治療10年的患者於一個月前自行停西藥,
劇烈的反彈反應,全身爆發搔癢難耐,
帶有脱屑,晚上都是巨癢到無法睡的!
左圖為初診,本來以為需要至少一個月高劑量、高強度的中藥抗戰,
來協助患者渡過十年的類固醇反彈,還好很幸運的一週就耐過,
從此再也不用半夜起來抓癢,皮屑不見,病灶範圍也小很多!
.長期慢性濕疹,僅留下些許色素沈澱!
多年慢性濕疹病患,在治療一個半月後,
周圍僅剩些許皮膚增生癢,其餘色素沈澱。
下方左圖為治療90天後的成果。
而右圖則是已經痊癒的數年慢性皮膚炎,
在持續使用本院淡斑美白精華液後,達到加速色素淡化的效果!
.毛毛蟲襲擊大範圍起疹又腫!
患者遭受毛毛蟲襲擊,短短20小時極大範圍起疹。
經醫師開立藥方後,服下第一貼藥後即大幅度消腫。
第二劑藥後,疹消且紅褪,傷口收斂結痂。
更多治療圖:
四、日常保養須知,降低復發機率!
台灣高溫高濕,本是屬於濕疹的高度好發與復發的氣候。
平常就該從生活作息與日常飲食做起,改善身體濕氣,減少皮膚炎的狀況!
1.剛剛好就好!
過度清潔易對濕疹肌膚造成刺激,若皮膚沒有太油、太髒,
可以用微涼的清水,或搭配無香料的產品輕柔洗滌。
不要用強調清潔力的產品,或是過熱的水,
會導致皮膚流失更多水分及油脂,讓患部變得更乾燥。
無論急性或慢性期,每天都要做好保濕。
特別是洗澡後,要在皮膚含水量最高時塗抹質地滋潤的乳液、乳霜,
不僅能將水份留在角質層,也可以適度隔絕外在環境的刺激。
2.老生常談,多吃「原型食物」,少碰冰、甜食!
盡可能食用原型食物,減少加工食品。
菸酒還有刺激類的烤製醃漬食品是最大禁忌,
海鮮蝦蟹類食物跟上火食物(芒果、荔枝、鳳梨、羊肉…等)都要少吃。
另外就是冰冷以及甜食,冰和甜會讓痰飲更凝滯難處理;
再來退火的青草茶還是成藥健康食品類的一定要停止,
千萬不要以為皮膚紅癢就叫做火氣大,很多慢性皮膚病都是裡寒證。
3.清潔跟防曬比你想的還重要!
建議每兩週就要定時清洗、更換寢具用品,
且用50℃以上溫度洗滌、曝曬,減少塵蟎滋生。
此外空氣污染嚴重時,
應減少外出,在家少開窗,或開空氣清淨機。
外出時也要配戴口罩,穿著長袖衣物;回家後立刻洗澡或更換衣物。
延伸閱讀
同時也要養成良好的「運動」習慣,
不要怕運動流汗(中醫皮膚病運動治療懶人包),只要流汗後迅速擦乾即可。
此外若是「頑固濕疹」,則可以使用「中醫皮膚濕敷療法治療」。
最後,皮膚科醫師會依據症狀病程開立相對應的藥物,
像西醫常見的有「外用類固醇」、「抗生素」、「抗黴菌藥物」與「抗組織胺藥物」。
除了外用藥之外,建議更要從體質檢視,確認是否為內因性濕疹。
此時除了調整體質之外,也要避免接觸刺激物或者化學物質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