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頭皮癢癢嗎?
為什麼除了頭皮屑之外,還感覺紅紅腫腫的,好像還化膿長出痘痘了?
有這種症狀的人請留意,這些都是皮膚發炎的常見症狀!
如果長期處於這種狀況,務必要盡快就醫,讓專業醫師協助診斷治療。
真的單純只是頭皮問題嗎?
有可能是因為接觸到過敏原、內分泌疾病,或是免疫系統失調導致的。
先來了解皮膚常見的病症與形成原因吧~對症求解才會好得快喔!
1. 脂漏性皮膚炎 / 濕疹
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表現變化多端,從嬰兒期的整塊頭皮油垢,
到成人的頭皮屑、臉部脫屑等症狀,都可能是脂漏性皮膚炎的症狀之一。
頭部症狀:
隨頭皮屑出現頭皮紅、頭皮癢等發炎症狀。
臉部症狀:
油垢、掉屑、紅癢。
普遍認為發作原因與皮屑芽孢菌這類「黴菌」高度相關,
這也是造成「汗斑」的病原體。
此種黴菌是人類皮膚上長期存在的「常在菌」,它需要分解人體分泌的皮脂才能生存。
因此,脂漏性皮膚炎都好發在 皮脂腺分布較多地方,如頭、耳後、臉的T字部位等等。
頭部症狀:
隨頭皮屑出現頭皮紅、頭皮癢等發炎症狀(如左圖)
臉部症狀:
油垢、掉屑、紅癢(如右圖)


・脂漏性皮膚炎好發部位:
成人
發作部位:
頭皮、臉部
上胸、後背、臀部、外陰部
發作年紀:
青春期之後
30-40歲為高峰
也可能會持續到60歲
嬰兒
發作部位:
頭皮、臉部
包尿布區域
發作年紀:
2週開始發病
3個月為高峰
通常在3-12月後會消失
2. 毛囊炎
毛囊炎是非常普遍的皮膚問題,顧名思義就是毛囊發炎。
每個人都可能曾經發現身體某處的毛囊有過紅癢的情形;
但健康的人感染毛囊炎,大部分都能自行痊癒。
毛囊會因為頻繁摩擦、過度清潔而產生發炎反應,
當皮膚障受損後,更可能產生細菌或黴菌感染。
建議不要穿著過緊的衣物,衣物要時常清洗更換,
配戴安全帽時也要常常更換內襯,避免毛囊炎的產生。
・毛囊炎主要症狀:
最初不會有任何感覺,偶爾出現搔癢、皮膚紅腫的症狀。
更嚴重時會出現突起的小丘疹,或是腫起來的結節囊腫,甚至會有膿皰。
這樣子形容起來是不是很像青春痘呢?
沒錯,「青春痘」同樣也是毛囊炎的一種喔~


・毛囊炎好發部位:
好發於皮膚表面皮脂分泌旺盛部位,
如前胸、後背、臉頰、頭皮、鼠蹊部與臀部。
男性容易出現在鬍子生長的下巴處,
當刮鬍子時不慎刮傷就容易使毛囊受到感染造成發炎。
同樣的女性若使用不乾淨的刮刀進行除毛,或刮傷皮膚,同樣會造成毛囊感染。
閱讀更多
3. 異位性皮膚炎 / 濕疹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和遺傳有關,
以及環境不良因子,如空氣污染、食物過敏等。
這是種慢性的、會發癢的發炎性皮膚疾病,也是濕疹的一種。
異位性皮膚炎大多數都是在孩童身上發生,
但成人也有可能患病。
異位性皮膚炎患者,也容易患有過敏性鼻炎和氣喘。
通常發病的歷程會從嬰兒期的「異位性皮膚炎」開始,
接下來在學齡前後會出現「過敏性鼻炎」,
「氣喘」則在過敏性鼻炎產生後出現。
患有「支氣管性氣喘」者,常會在晚上或清晨氣溫低時咳嗽,
或者劇烈運動後咳嗽止不住;這個整個過程也被稱作「過敏進行曲( Allergic March )」。

・異位性皮膚炎主要症狀
– 急性濕疹:皮膚紅疹、流組織液、脫屑及結痂等。
– 慢性濕疹:皮膚增厚、顏色變深、粗糙及苔蘚化等。
・異位性皮膚炎好發部位:
四肢關節處、臉頰、頭皮、耳部、頸部、軀幹、眼睛四周及嘴巴四周等。
閱讀更多
▶ 濕疹皮癢搶救大作戰!中醫止癢、治療、症狀完整必看案例!
▶ 異位性皮膚炎如何治療、止癢?中醫高階療法+飲食方法讓症狀不再發作
▶ 脫離類固醇,搔癢、異位性皮膚炎一招就好了!
4. 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是指由直接接觸某種物質後,
對其產生過敏反應,所引起的皮膚紅、癢等症狀。
雖然不具傳染力,也不會危及生命,但可能會非常不舒服。
此病症又分為兩種:
(1)「刺激性」接觸性皮膚炎
較常見的類型,容易引起的刺激物包括:
- 化學藥劑例如酒精、漂白劑。
- 空氣中的物質例如粉塵、動物毛屑等。
- 保養、洗劑例如洗髮水、燙髮液、化妝品等。
(2)「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當「過敏原」引發皮膚的「免疫反應」時所造成的症狀,就稱為「過敏性接觸性皮炎」。
常見的過敏原包括:
• 金屬物質例如項鍊、皮帶、手錶、鑰匙等。
• 藥物例如如抗生素、盤尼西林、口服抗組織胺等。
• 食物例如甲殼類海鮮、花生、蛋、乳類、芒果等。
• 動物毛屑
• 蚊蟲叮咬
• 光毒性產品與強烈日照:因陽光照射引起過敏反應的產品,如某些防曬霜、口服藥物。
因光導致的過敏都稱為「光過敏性接觸性皮膚炎」。
・接觸性皮膚炎主要症狀與好發部位:
症狀輕微者會有皮膚紅、乾裂、搔癢及紅色突起疹子等症狀。
疹子通常侷限在直接接觸到過敏原的局部皮膚上,
包含帶有過敏原的手碰觸到的皮膚,
例如碰到過敏原-漂白劑的手,再摸到頭,就會在頭部產生紅疹,
較強的刺激性物質,則可能導致腫脹、滲出物、皮膚變軟或起水泡等症狀。


5. 乾癬
乾癬種常見的慢性皮膚發炎與角化性疾病,
它不僅是皮膚疾病,也是全身性疾病。
研究指出乾癬患者較容易合併糖尿病、高血壓、
高血脂、心血管等內科疾病。
因為皮疹長在臉部、手臂等明顯可見的位置,導致患者有社交的困擾,進而造成心理壓力,因此罹患憂鬱疾病的機率也更高。
・乾癬主要症狀與好發部位:
患者在頭皮、臉、軀體及四肢很容易反覆長出隆起的紅色脫屑斑塊,或是銀色脫屑。
紅斑代表疾病對血管的攻擊,脫屑則是疾病對表皮的攻擊。
乾癬的症狀表現相當多變,因此臨床上不時被診斷為其他皮膚疾病。
部分乾癬病人則會合併「乾癬關節炎」,造成關節發炎腫脹;
也有可能因為指甲病變造成指甲變形。


6. 其他內科疾病:糖尿病、腎臟疾病
自體免疫疾病、糖尿病,或者是腎臟疾病,都可能出現皮膚癢的症狀。
當前述皮膚疾病的治療皆無成效時,才需懷疑是由內科疾病引起的,此時會建議做全身檢查。
常見會導致皮膚癢的內科疾病如下:
• 尿毒症或洗腎者:幾乎所有尿毒症患者都會經歷皮膚癢的病程,症狀會從局部演變至全身。
• 肝膽疾病:特別是「阻塞性膽道疾病」患者,常合併黃疸,好發於手腳及身體受壓處。
• 血液疾病:某些血液腫瘤疾病在診斷未明前,會有長期不明原因的搔癢, 如血癌、淋巴癌。
而「真性紅血球增生症」,則會有又「刺」又「癢」的感受。
• 內分泌疾病:甲狀腺機能過高或過低都可能搔癢。
糖尿病控制不良時也可能產生,特別是會陰局部搔癢。
【醫師最後小叮嚀】
相信大家都已清楚了解,頭皮癢的原因有很多,
包括毛囊炎、免疫系統失調、濕疹都有可能造成不適症狀。
以中醫觀點來看,長期頭皮發癢,正代表「身體陰陽不平衡」,更需要從體質著手,才能達到更好的止癢效果!
影片分享:中醫談根治乾癬、異位性皮膚炎,皮膚搔癢蕁麻疹,脂漏與其他皮膚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