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熱情的夏日,想要養好皮膚可不只是做好防曬就可以了。
濕熱的天氣、喝太多冷飲、出外遊玩被蚊蟲叮咬…一不小心皮膚突然就癢了起來
夏季正是皮膚問題層出不窮的季節。
夏季引起的皮膚癢問題,雖然都是癢,但形成的原因不同,緩解與治療的方式也有所不同。
我們為大家整理了4種最常見的夏季皮膚癢問題:
1.蚊蟲叮咬
2.光敏感
3.食物過敏
4.濕疹、乾癬
幫大家一起解決肌膚困擾,開心度過炎熱的天氣!
你是要用哪種止癢方式?
1.皮膚局部突然癢起來 → 蚊蟲叮咬
通常會在1~7天內完全消退。
但有些特定體質遇到蚊蟲叮咬時,會誘發全身過敏反應,通常會在叮咬後1~2天內發生。
所以如果是初期局部搔癢,過幾天後變成全身癢,就要特別留意是否為過敏症狀並要盡快就醫。
★ 蚊蟲叮咬應急止癢方式
遇到蚊蟲叮咬只要塗抹止癢劑即可,中醫有「紫雲膏」,以及「青黛膏」,可做為居家常備藥品。

2.皮膚局部曬完太陽癢起來 → 光敏感
中午時間出外走走,覺得脖子或手臂開始癢癢的嗎?
這種就是典型的「光敏感」症狀-皮膚對陽光中的紫外線出現過敏現象。
「光敏感」主要出現在容易照到陽光的部位,例如臉、脖子或四肢;
而一般皮膚過敏則是有可能出現在身體各部位,且不會有脫皮現象。
如果喜歡使用「日曬機」想讓自己擁有古銅色肌膚的人也要特別小心;
日曬機所釋放的 UVA紫外線比太陽還要強,不僅讓皮膚老化、變粗糙,嚴重還會導致皮膚癌。
★ 光敏感應急止癢方式
當出現光過敏症狀時,可以使用接觸性過敏的止癢方式,
例如中醫的「青黛膏」或是西醫的「類固醇藥膏」。
症狀緩解後出門要盡量減少肌膚接觸陽光的機會,
像是著防曬衣物、擦防曬乳,避免症狀再度惡化。
3.突發性皮膚癢+全身性紅疹 → 食物過敏
遇到皮膚癢,且伴隨著大面積或是全身性紅疹,有極高的可能是「食物過敏」,
就是一般認知的「蕁麻疹」,也被中醫稱為「風疹」,具有來如風的急速癢感。
與蚊蟲叮咬的不同在於:
蕁麻疹的紅腫會「突然出現、突然消失」,如果有此狀況就要有警覺性。
由於蕁麻疹會因為搔抓之後,導致紅腫加重,甚至眼皮腫脹等症狀,
因此建議立即尋求西醫協助,讓症狀能及時緩解。

由於初次發病後,會有極高的機率反覆發作;例如初次吃螃蟹過敏後,
以後再吃到螃蟹容易全身發癢、起疹子。
因此除了緊急處理皮膚不適之外,更要留意過敏原是何種食物,盡量避免食用。
更重要的是,要儘早開始調整體質,讓中醫從根本治療,才是長久根治之道。
★ 食物過敏應急止癢方式
發生蕁麻疹時,首先是先治療,緩解搔癢的症狀,再進一步就醫觀察。
降低搔癢可以嘗試:
▶ 輕輕拍打患處,能降低癢感,並紓緩肌膚發炎症狀。
▶ 局部冰敷,利用毛巾包覆冰塊,冰敷患處10分鐘後,休息5~10分鐘,若還癢的話再進行同樣的動作。
▶ 多喝水,水分能幫助人體代謝過敏原,達到輔助減緩搔癢等不適症狀。
★按這幾個穴道舒緩蕁麻疹
當蕁麻疹突然發作,就可以用按壓穴道來舒緩,每個穴道按壓10下,一天可按3~4次。
1.曲池穴:手肘彎曲到胸前,中間的凹陷處。
2.血海穴:大腿內側、膝蓋上方,約三指距。
3.足三里:膝蓋下方外側,約四指距的位置。
4.委中穴:膝蓋後方的凹陷處。
4.反覆皮膚癢+脫屑、紅腫、流血 → 濕疹、乾癬
長久反覆地發作,就有可能是「慢性皮膚炎」,也是俗稱的「濕疹」、「乾癬」、「銀屑病」…等。這種慢性皮膚病大多被認為與身體的自體免疫反應有關,是最為棘手的皮膚病。

★ 濕疹應急止癢方式
濕疹癢起來千萬不要用拍的
這樣子會刺激皮膚,使血管擴張導致惡化。
可以用冰敷方式進行應急處理:冰敷10分鐘、休息5~10分鐘;待好轉後務必就醫治療。
由於濕疹成因相當複雜,中醫師會視患者病程與個人體質進行內服藥與外用藥共同治療,
務必要耐心配合醫師的療程,通常會需要3個月~1年多的治療時程。
濕疹常用中藥
• 青黛膏
功效:止癢、消炎、治療舒緩。
常見劑型:奈米級青黛凝膠、星空泡泡露
注意事項:
會因每家診所的製程而影響成效,建議多留意。
• 水藥外敷
功效:止癢、消炎、治療舒緩。
常見藥材:醫師依據患者病情開立相對應應和嗜中藥材。
常用的有苦參、黃連、黃芩、紫草、冰片、枯礬、雄黃…等。
濕疹常用西藥
• 外用類固醇
功效:消炎止癢
常見品牌:甘德松、必健、
美康、益四聯、Betamethasone、Hydrocortisone…
注意事項:長期使用會有副作用。
• 抗生素/ 抗黴菌藥物
功效:
控制細菌感染
(適用於合併細菌/黴菌感染者)
常見品牌:療黴舒、足爽…。
注意事項:留意抗藥性的產生。
• 抗組織胺(外敷/內用)
功效:止癢
常見品牌
外敷:Diphenhydramine
口服:希普利敏液。
注意事項:
(1) 口服的抗組織胺會有嗜睡副作用。
(2) 抗組織胺是為了止癢而非治療疾病;如果癢感不嚴重可不繼續使用。
醫師小叮嚀
提醒皮膚癢的時候,要盡量避免自行用藥;
也要避免抓癢,導致症狀惡化,甚至感染、發炎,嚴重時還引起蜂窩性組織炎。
先緊急應急處理,緩解搔癢症狀後,再視情況的嚴重性進行中西醫就診。
對中醫來說,皮膚問題不只是皮膚有狀況,
還可能是體內的五臟六腑正在發出警訊。
建議及早就醫,在疾病徵兆出現時就進行治療,達到治未病的早期治療概念。